微众银行也许不会一帆风顺?
  2015/01/06| 阅读次数:363

微众银行也许不会一帆风顺?

国内第一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获批开业,而聚光灯也集中到了这家以互联网基因为内核的网络银行实体之上,微众银行的开业,不仅是国内银行业的一种新尝试,对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的直接受众者用户而言,都将是一次模式的挑战。

除了概念上的新颖之外,以互联网银行为运营模式的微众银行,将不设物理网点,不进行线下基础业务的推广,而主要是腾讯生态圈内的互联网投融资服务满足为主,且定位在小微客户,业务以个存小贷为主。

根据官方的表述,微众银行已经明确暂时不会设立物理网点和柜台,所有获客、风控、服务都在线上完成。当然,这就给微众银行的系统建设、产品研发等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目前大部分业务仍在开发阶段,有待于与监管机构的审查标准进行对接。

当然,腾讯通过自身的数据和社交、电商客户群的优势,进行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业务转化,存在一定的前提性优势,也符合了银行业从业务电子化,到营销平台化,再到互联网交易深化的发展趋势。站在这个金融互联网化的风口,腾讯的微众银行,具有核心的互联网基因优势。

其一,客户群与现有生态圈内金融服务需求的优势。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除了在业务流程和电子化用户体验上具有核心的优势外,另一个重要的业务前提是自身的平台属性和客户群基础,而微众银行在业务开展的前期主要是依托于腾讯所掌握的生态圈资源,包括了电商交易、社交转化、关联行业与企业的服务需求,并可以利用腾讯在移动社交和多元化场景方面的优势,将服务的接口走向前端,与具体的消费、生活场景结合起来。

其二,互联网数据风控与信贷产品,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定位于小额的存贷款业务,其实就是做传统银行的零售存贷款业务。对于传统银行而言,零售业务是个高投入,短期内见效慢的长期战略性工程,用户的培育和市场的挖掘,需要通过大幅度的市场推广和标准化、流程化的集中操作来降低单笔业务成本。但是,即便是这样,与互联网的大数据风控和信用审核技术相比,成本依然较高。而微众银行通过腾讯在数据分析和客户群信息掌握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以线上获客户,营销,风控,信贷为流程的纯线上服务。

另外,由于腾讯此前已经在互联网基金,支付,小贷,理财方面等都进行了业务的尝试,在金融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这次成立互联网银行,也算是水到渠成。

但是,对于微众银行而言,要在短期内成为一家具备足够影响力的,可以与传统银行相互匹敌的银行,或许还面临较大的困难。

目前民营银行的生存环境,虽然说迎来了史上最好的时期,政策优惠开始逐步放开,高层关注度也一直在提升,但是细化到具体的监管层面,由于对这样一种创新的银行模式还处于监管空白的尴尬境地。因此,稳妥起见,互联网公司为主体的民营银行,在政策准入上还会受制于各种监管的门槛。

第一个就是没有线下网点带来的获客问题。此前,央行叫停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虚拟信用支付,一方面是以支付安全为由,另一方面就是以信用卡账号开设必须进行严格的线下申请人亲自申请的规范性操作为由。至今,虚拟信用支付还没有放开,而阿里和京东分别用消费信贷产品和赊销购物的方式绕开了信用卡的严格监管,充实了平台上的信用支付服务。对于微众银行,也是一样,由于前期是不设立线下网点,因此在获客的流程上,就需要采用线上的方式,用弱电子账户和线上开户来扩大客户群体。

但是,对于未在银行柜台与个人见面认证开立的电子账户,央行界定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只能用于购买该银行发行、合作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不能转账结算、交易支付和现金收付。包括此次报道中说到微众银行“无营业网点,也无营业柜台,更无需财产担保,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可见,线上开户和发卡是有了一定的政策优惠,但是这种模式在运营上尚未完全成熟,而习惯于线下服务做为匹配的传统客户也会有一个适应和迁徙的过程。

第二,微众银行目前还不是全牌照的银行,业务还是受限的,因此在业务发展上短期内只能以少数的几个产品和关联的业务为主,缺乏一个更为综合的银行内生和资源调剂能力。其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主要是个人及小微企业存款,主要针对个人及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及票据、债券、外汇、银行卡等业务。而由于前述的细节监管上,融入传统银行的体系有一定的困难,而采用互联网银行的监管模式短期内又不可能,因此更大的可能性是先在几个最拿手的业务上做出特色,然后考虑其他弱势板块的弥补。在更多的情况下,恐怕还是需要与传统银行合作来共同完成某一项业务。

第三,微众银行还处在业务、风控与细分客户群定位的摸索期,而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因为银行的内部监管和风控、合规体系是非常严格的,本质上而言,微众银行目前对业务定位和产品体系尚没有明确化,而是大致圈定了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等方向,但是后台的数据风控,流程管理和岗位支撑尚需要一段时间来优化调整。而此前进行电商信贷业务的尝试,是在以腾讯自有电商因素为主的数据风控和业务发展背景下推进的,融入了与传统银行业务标准化对接的因素,两者的调试还需要时间。

所以,由于是互联网上的银行,线上线下生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微众银行能否走出自有的生态圈,进入线下,服务好线下,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两种金融服务模式在授信、审批、征信和流程上都存在本质区别。

也许,这条互联网银行之路会走地相当坎坷,而微众银行立足线上的理想,也未必会一帆风顺。

CopyRight © 2024 中环互联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49784号-1 网站地图  所有标签  免责声明  中环互联网常州网站建设